外观设计专利逆袭战:从细节出发,让审查员说“Yes”!——一起外观设计专利通过细节差异化论证成功授权的案例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9-04


 

作者:黄玉珍  资深外观专利代理师


一份机器狗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首次审查中遭遇了审查员的“拒绝令”。审查意见明确指出,本申请外观设计与一份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外观设计存在高度相似性,整体视觉效果容易导致混淆,新颖性受到质疑。面对冰冷的驳回预判,代理团队没有放弃,敏锐地意识到,这场“专利阻击战”的胜负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挖掘并有力论证那些隐藏在整体轮廓之下的、具有显著识别力的微观差异。一场围绕设计细节的“逆袭战”,就此打响。

一、风暴来袭:剖析审查核心挑战和困境

审查意见的核心逻辑直指设计专利保护的基石——“整体视觉效果”。审查员认为,本申请设计(本设计)与在先申请的外观设计(在先设计)在整体形状、主要轮廓和设计特征布局上高度接近,足以让普通消费者产生混淆(如下对比图)。在先设计构成抵触申请,本设计不具备专利法第23条第1款的规定。

                   

                 本设计立体图                                        在先设计立体图



      

                      本设计主视图                      在先设计主视图

             

                 本设计左视图                      在先设计主视图

申请人的困境:从表面上看,审查员的判断似乎成立。若无法在设计产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层面上找到突破口,则本申请设计的授权前景黯淡。然而,真正的创新往往藏于细节。代理团队通过深度剖析,并迅速调整策略,将目光从“大轮廓”转向“小细节”。

二、设计空间:判断本计的创作自由度

从设计空间出发,设计空间是指外观设计专利的设计者在创作时的自由度,用来描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时,一般消费者注意力的两种状态。在设计空间大时,不容易注意到较小差别,设计空间小时,容易注点意到较小差别。

而本申请与在先申请的机器狗或玩具狗,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因为是人们熟知的产品,其设计空间相对较小。机器狗或玩具狗只能是身躯、四肢和狗头的组合,站立的形态也是惯常基础形态。因此,该类外观设计产品,一般消费者更容易注意到比较细小的设计差别,如如何模仿真实动物形态、增强拟人化和情感互动能力等。因此,在机器狗的身躯、四肢或头的细节上的修改,就能够被本领域的一般消费者注意到。申请设计在细节特征上的创新性设计,才是体现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核心,应获更高权重,这更能够有效化解因基础形态相似而产生的惯性否定。

、绝地反击:构建细节差异论证体系

代理团队深知,单纯指出细节不同点远远不够,必须将微观差异提升到足以颠覆产品整体视觉印象的高度,并构建严密的论证逻辑链条。

聚焦多个细节点,打响了“证据战”与“逻辑战”:

 

                          本设计                              在先设计

细节点1本设计的机器狗身披铠甲

论证升华:本设计采用独特的铠甲设计,在身躯的胸部、背部至尾部区域身披铠甲,铠甲与狗的身躯具有明显的分界线,是铠甲与机器狗身体的融合。在先设计的玩具狗,为传统的狗的身躯结构,狗的身躯中存在明显界限甚至阶梯落差。

身躯是机器狗或玩具狗的核心区域,也是消费者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视觉区域和视线焦点。本设计的机器狗身躯的微弧设计,铠甲营造浑然一体的视觉感受。这一特征使得外观整体上更为威武,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在先申请的狗身躯设计为简单的方形设计,外观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极具工业风格。一般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注意到,并对两者进行区别。

细节点2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胸部凸出

论证升华: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胸部明显凸出于前肢的根部,与铠甲的前端形成明显的弧形凸出,这一特征使得外观整体上更显强壮体态,而在先申请的狗没有明显的胸部凸出,外观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更为瘦弱。一般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注意到,并对两者进行区别。

细节点3本设计的机器狗的尾部向后凸出、翘起

论证升华: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身躯前倾,尾部向后凸出、翘起,外观整体上更为有型、帅气,形成威武、强壮的设计风格,四肢接地,前肢伏低,形成随时准备攻击的蓄势攻击状态,使机器狗更具个性化和情感互动能力。而在先申请中,狗的身躯呈水平状态,没有胸部和尾部的设计,外观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更为柔弱、弱小,机械感更强。一般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注意到,并对两者进行区别。

细节点4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身躯和四肢光滑

论证升华: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身躯与四肢的连接处以及前肢、后肢的根部均比较光滑,外观整洁大方,使整体形态更为生动、逼真,仿生感更强。而在先申请中,狗的身躯与四肢的连接处以及前肢、后肢的根部均通过螺钉等结构连接,裸露的螺钉结构使其机械工业感更强。一般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注意到,并对两者进行区别。

细节点5本设计的机器狗的四肢大腿和小腿连接无裸露的转轴

论证升华:本设计的机器狗的四肢大腿和小腿连接无裸露的转轴,比较光滑,外观整洁大方,使整体形态更为生动、逼真,仿生感更强。而在先申请中,狗的四肢大腿和小腿通过外露的转轴连接,使其机械工业感更强。一般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注意到,并对两者进行区别。

细节点6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耳朵更为尖锐靠后

论证升华:本设计的机器狗的耳朵更为尖锐,并且耳朵更靠后耳朵位于后脑,在脸部和后脑分界线的后侧,外观上显得狗的头部更向前伸,更具有攻击性。配合铠甲、胸部、尾部的特征,整体外观上本申请的狗更为强壮、凶悍的设计风格。而在先申请中,狗的耳朵更为粗短,并且耳朵位于脸部和后脑分界线的前侧,更靠近眼睛,外观上显得狗更为乖巧、柔弱的设计风格。一般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注意到,并对两者进行区别。

总结,上述多个细节差异是在先申请的基础上进行的产品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二者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差异,风格迥异,代表不同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关键细节特征实现了截然不同的整体视觉效果与产品气质,让机器狗在视觉上更具品牌特色,故两者不存在混淆。一般的消费者也均能看出其中的明显区别。本申请也符合专利法保护合法权益、推动创新的初衷。

四、胜利回响与深刻启示

精心构建的论证体系最终说服了审查员。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授权通知书,认可本案与对比文件在整体视觉效果上存在显著区别。

本案带给设计者与IPR从业者的核心启示:

1. 细节即护城河,记录贯穿始终:设计过程中的每一处精妙构思——一道曲面、一种材质拼接、一个隐藏接口——都可能是未来确权或维权的“胜负手”。建立贯穿设计全流程的细节记录机制(草图、模型、说明)至关重要。

2. 解构“整体”,微观制胜:面对“整体相似”意见,切忌笼统抗辩。必须解构“整体”,定位并深入剖析那些承载独创性和识别力的微观特征,论证其如何重塑产品视觉灵魂。

3. 答辩即设计理念的升华:答辩不仅是特征对比,更是向审查员阐述设计灵魂、理念与价值的机会。成功答辩需将线条差异转化为有温度的设计故事,说明其如何服务于特定美学、体验或品牌调性,并最终形成独特认知。将设计语言转化为有说服力的法律与消费者语言,是核心能力。

4. 善用“设计空间”思维:构思创新点和准备文件时,需有清晰“设计空间”意识。理解领域内的“常见设计”约束,将创新火力集中在自由度更高、更能体现创造性的细节特征上,并阐释其带来的显著视觉效果提升。5. 专业协同是基石:设计专利成功授权是设计师创意、IPR策略、代理人撰写答辩技巧深度协作的成果。高效沟通是桥梁,三者缺一不可。

结语:细微之处定乾坤

设计专利的博弈,常是精雕细琢的细节较量。本案证明,在相似轮廓之下,蕴藏着通过精妙细节实现整体视觉焕新的巨大力量。那些匠心打磨的弧度、材质、交互与工艺,不仅是美感与体验的升华点,更是构建设计专利坚固壁垒的基石。

对创新者与知识产权守护者而言,本案是生动一课:珍视每一处设计细节,用系统性思维去记录、解构、提炼和阐述它们。唯有如此,当审查风暴来袭,方能精准出击,赢得那声宝贵的“Yes”,让创新的光芒在知识产权的护航下,璀璨绽放。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