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3-13
作者:吴彤 专利工程师
游戏开发商在开发、更新、维护游戏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改进的技术方案,并由此产生相应的专利保护需求。其中,游戏玩法类的改进,通常可以表现为:游戏前端产品形态上的改进及游戏性能上的改进。上述游戏前端产品形态上的改进,例如可以涉及更加丰富逼真的游戏场景、更加新颖有趣的游戏玩法,或者简化的操作方式等方向上的技术改进。其中,简化的操作方式上的改进,凭借其可降低玩家的操作复杂度、提高玩家操作效率、简化用户界面等多重技术效果,更是占据了游戏玩法类专利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笔者将基于游戏玩法类专利的撰写实践,聚焦于上述简化的操作方式这一技术改进方向,对专利申请的撰写方式加以总结和分享,希望能对该方向的专利代理师和工作者,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明确执行主体
在撰写游戏玩法类案件的权利要求书时,需要优先确定执行主体,对于大多游戏玩法操作类的专利申请案件,通常优选将终端设备作为执行主体进行撰写。
以下将结合案例1对上述观点进行详细说明:
案例1是在游戏内进行多个虚拟角色的合照时,通常由一名玩家主控 操作拍照系统,指挥其他玩家站位和合照姿势等,并由该玩家单独完成取景和编辑等工作。部分玩家(队员)仅能听从队长的指挥进行姿势、位置等调整,且合照过程中存在交流障碍,导致多虚拟角色的合照实现过程效率较低、且生成的合照不一定满足各方需求,进而影响用户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技术问题。对此,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将拍照放权至每个玩家,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参与合照的每个玩家均可以按照自身喜好进行合影编辑,从而达到提高用户满意度、缩短合照耗时,带来了提高合照丰富性和合照效率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1如下:
一种多虚拟角色的合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一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至少包含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控制的第一虚拟角色,所述方法包括:
S1、控制在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一虚拟合照场景,所述虚拟合照场景中包括所述第一虚拟角色以及第二虚拟角色,所述第二虚拟角色与所述第一虚拟角色位于同一游戏队伍中;S2、响应于针对虚拟合照场景的第一编辑操作,生成第一编辑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编辑信息对所述虚拟合照场景进行编辑;S3、将所述第一编辑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一编辑信息同步至控制所述第二虚拟角色的第二终端设备;S4、响应于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编辑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编辑信息对所述虚拟合照场景进行编辑,所述第二编辑信息由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针对虚拟合照场景的第二编辑操作生成;S5、响应于所述虚拟合照场景的编辑完成指令,控制合照虚拟相机对所述虚拟合照场景进行拍摄,生成合照。
案例1分析:
在该案例1中涉及的主体对象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玩家均可以对虚拟合照场景进行编辑,形成对应的第一/第二编辑信息,而服务器则是实时从第一/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对应玩家的编辑信息,并将一终端设备的编辑信息同步至另一终端设备中,以分别在第一/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界面中同步显示对方玩家的编辑内容。
在撰写权利要求时,第一/第二终端设备和服务器均可以作为执行主体进行撰写,但是权利要求1会优先终端设备。这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方面,上述专利申请案件通常涉及待渲染的游戏场景画面、响应游戏玩家的相应操作并控制游戏场景画面中的虚拟对象执行相应的操作等。而上述操作过程均与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相关。而服务器通常为实现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游戏数据交互/数据同步等过程提供服务,对此,从执行主体的硬件角度分析需以终端设备为执行主体。另一方面,站在游戏开发商的角度,其开发的游戏APP通常安装至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一系列移动设备上,对此需要优先保护终端设备侧的方案。
二、权利要求中通过特征比对突出核心发明点
在操作优化类的专利申请案件中,存在一种技术方案:将多个控件(例如手游中需要左右手同时操控或者单个手指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操作)实现的多个功能复合至同一操作控件中,则可以达到降低用户操作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在针对上述方案进行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时,其核心发明点在于如何操作才可以控制多个功能的同步实现,而对于该控件可实现的原有功能作为补充方案,通常部署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但是,在撰写过程中发现,将针对控件实现的原有功能部署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将其作为“比对特征”,可以更清楚的展示原有单个功能控制与同步多个功能控制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从而更清晰的突出所要保护的核心发明点。对此,将结合下述案例2进行具体说明。
案例2是在一种触屏游戏场景中,玩家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上提供的攻击类型控件控制虚拟对象执行攻击操作,还可以控制相机镜头的调整以观察周围环境。为了使得玩家在每次攻击时均能尽可能精准地落到待攻击对象上,通常需要在执行攻击操作的同时控制虚拟视角的调整,而上述攻击操作和对虚拟视角的调整均需要使用同一手指进行操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实现同时操作,而是需要依靠玩家自身的操作手速,在控制相机镜头和输入攻击两种输入操作之间快速切换,从而存在需根据待攻击对象的位置调整攻击方向的操作复杂度高,增加了用户的操作负担的技术问题。
对此,发明人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将攻击操作与控制虚拟镜头转换的两个操作融合到同一控件中,以图1为基础,当玩家仅需执行攻击操作时,如图3由位置402滑动至位置503,控制虚拟角色向虚拟角色502执行射击动作;若玩家需要同时控制镜头和输入攻击,如图2由位置402滑动至位置503,在控制虚拟角色向虚拟角色502执行射击动作的过程中或执行完攻击动作,控制虚拟相机的调整。对此,玩家仅需通过单手的单个操作便可完成多个操作的同时控制,从而无需考验玩家的操作手速,达到了简化玩家操作复杂度的效果。
图1(即案例2公开文本的图5A)
图2(即案例2公开文本的图5B)
图3(即案例2公开文本的图5C)
权利要求1如下:
一种游戏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终端设备提供图形用户界面,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至少包括通过虚拟相机捕获的部分游戏场景和攻击控件,所述游戏场景中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控制的受控虚拟角色,所述方法包括:
S1、响应于针对所述攻击控件的第一触控操作,控制所述受控虚拟角色执行攻击动作;
S2、响应于针对所述攻击控件的第二触控操作,控制所述受控虚拟角色执行攻击动作;
S3、在控制所述受控虚拟角色执行攻击动作后或执行攻击动作过程中,响应于所述第二触控操作的触点从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中的第二位置,调整所述虚拟相机,以更新所述图形用户界面上显示的游戏场景。
案例2分析:
通过上述权利要求可知,当玩家在攻击控件(区域A)内执行触控操作,仅控制受控虚拟角色执行攻击动作,此时,若玩家的触点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便可以达到一边执行攻击、一边调整虚拟视角的效果。而本申请旨在快速控制受控虚拟角色执行攻击动作并调整所述虚拟视角的效果,即核心发明点在于上述S2及S3步骤。
若单独撰写上述S2及S3步骤,虽然可以表达通过第二触控操作完成多个操作在短时间内依次执行,但是其对应的技术效果需要在查看具体有益效果分析后才能得出,也就是说才能展示出权利要求中的核心发明点。反观添加上步骤S1的方案,其通过针对所述攻击控件的不同触控操作,以分别执行的单个操作以及多个操作过程的对比,审阅者无需参照其他参考内容,便可直观的、清楚的看到步骤S2、S3具备的有益效果。
三、权利要求应当清楚、完整
在撰写权利要求书时,为了确保技术方案的清楚、完整,并有效地保护发明人的创新成果,除了添加核心技术特征外,还需要额外添加一些关键要素和必要的细节。
案例3:是取自玩家在参与线下实景游戏(例如密室逃脱类游戏,),游戏场景中会设置多个不同主题的密室场景且每个密室场景中均添加多个游戏任务,当玩家完成一个密室场景中的所有游戏任务后才可通关进入下一个密室场景。但是,当玩家遇到难度较高而无法通过的游戏任务时,会导致游戏进度停滞。
权利要求1如下:
一种线下游戏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目标角色针对线下游戏的当前实景画面;所述目标角色通过在所述线下游戏中执行游戏任务推进游戏进程;
S2、生成与所述当前实景画面匹配的目标虚拟画面,所述目标虚拟画面包含与所述当前实景画面中待完成游戏任务对应的任务提示信息;
S3、将所述目标虚拟画面发送至虚拟现实设备,并在所述虚拟现实设备中显示所述任务提示信息。
案例3分析:
在该示例中,当未引入上述对目标角色与游戏任务之间的限定关系时,虽然文中展示了基于线下实际场景的当前实景画面、生成虚拟场景、虚拟场景中包含待完成游戏任务对应的任务提示信息并在VR设备中向用户显示,,但是,该方案不够清楚、完整,例如显示的任务提示信息与关联背景(线下游戏)之间的关系,其对线下游戏的作用等。
对此,在进行权利要求修改时,结合本申请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其是为了玩家在进行线下游戏过程时,以通过显示的任务提示信息推动玩家在所述线下游戏中执行游戏任务的游戏进程而提出的;为了清楚的说明,可以在权利要求中简要交代游戏背景这一元素,以清楚的任务提示信息与线下游戏之间的关联。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撰写工作中,针对电子游戏领域中简化操作这一小类专利申请案件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如有错误或不当之处,欢迎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