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1-12
作者:陈涛 资深专利代理师
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就是将技术交底书的内容转化为专利申请文件的过程,而根据《专利审查指南》中规定的“说明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知,说明书中应当包括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这三部分内容,所以阅读和理解技术交底书,就需要从技术交底书中找出这三部分内容。下面,笔者将通过介绍从技术交底书中定位出这三部分内容的方式,分享一些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到的阅读和理解技术交底书的技巧。
第一,找到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就像问题在科学领域中的作用一样,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问题的地位都是无可取代的,何况科学领域与技术领域并不存在特别明显的界限。
技术问题和发明目的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发明目的则是通过实施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所实现的目标或结果。一旦找到了技术问题,就确定了发明目的,从而可以对技术方案的构思和实施起到引领作用。
因此,发现技术问题对于理解技术交底书的内容十分重要,要理解技术交底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必须先找到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问题。
有些人可能会问,找技术问题有什么难度呢?技术交底书的模板中往往已经做出了规范,从技术交底书中技术问题这一部分就可以立刻找到。笔者认为,这只是理想情况,从最规范的技术交底书中才能够这么轻松找到技术问题。毕竟发明人的本职工作是技术研发,对于文字表述往往不是特别擅长。在很多情况下,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未使用模板,不会在技术交底书中清楚标出哪些内容是技术问题,甚至不会在技术交底书写出技术问题;即使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使用了模板,发明人也可能未将真正的技术问题写在技术问题这一部分。此外,即便发明人在技术交底书的技术问题这一部分写出了技术问题,技术交底书的技术问题这一部分还可能包含现有技术的方案、本发明的方案、技术效果等其他内容,需要进一步进行甄别。
如前所述,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因此,技术问题往往包含着用于描述现有技术不具备某方面能力或者某方面能力不足的特定字眼,通过找到这些特定字眼,就可以找到技术问题。比如,用于描述现有技术不具备某方面能力的技术问题,往往包含着“无法”、“难以”、“不能”、“需要”等表示能力缺乏、不能实现某方面能力的字眼;用于描述现有技术在某方面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往往包含着“低”、“高”、“慢”、“长”、“短”、“差”、“弱”等形容技术能力不足的形容词。由于技术问题需要描述关于现有技术的某方面能力,因此,技术问题往往还包含着用于度量能力的指标,这些指标通常包含“性”、“度”、“率”等字眼,例如,包含“性”的指标有“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全面性”、“便捷性”、“可用性”等,包含“度”的指标有“可信度”、“精度”、“灵敏度”、“丰富度”、“难度”等,包含“率”的指标有“准确率”、“效率”、“召回率”、“覆盖率”、“误报率”等。
第二,找到技术方案产生的技术效果。
技术效果是通过解决技术问题而产生的,因此,技术效果与技术问题往往是对应的。与技术问题类似,在很多情况下,技术效果也不容易从技术交底书中被发现。因此,从技术交底书中找出技术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由于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因此,技术效果实际上就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技术效果往往包含着用于描述技术交底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某方面能力或者对某方面能力进行了改进的特定字眼。比如,用于描述现有技术具备某方面能力的技术效果,往往包含着“可以”、“能够”、“实现”、“无需”等表示具备某方面能力的字眼;用于描述技术交底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某方面能力的改进的技术效果,往往包含着“高”、“快”、“短”、“强”、“优”等形容增强了技术能力的形容词。此外,对某方面能力进行的改进往往是通过与现有技术进行比对得到的,因此,用于描述技术交底书提供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对某方面能力进行的改进的技术效果,往往还会包含着“提升”、“提高”、“增强”、“加快”、“缩短”、“降低”等比较技术效果之间差异的词语。与技术问题类似,由于技术效果也需要描述关于现有技术的某方面能力,因此,技术效果往往包含着用于度量能力的指标,这些指标通常包含“性”、“度”、“率”等字眼,例如,包含“性”的指标有“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全面性”、“便捷性”、“可用性”等,包含“度”的指标有“可信度”、“精度”、“灵敏度”、“丰富度”、“难度”等,包含“率”的指标有“准确率”、“效率”、“召回率”、“覆盖率”、“误报率”等,由于这些指标往往与技术问题中的指标一致,因此,只需要在寻找技术问题时确定出这些指标,就容易根据这些指标找到技术效果了。
第三,对不同的技术问题和不同的技术效果进行区分,并对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匹配。
一件申请可以包含多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因此,一件技术交底书往往包含多个技术方案。由于每个技术方案都会解决一个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能够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所以一件技术交底书往往包含多个技术问题和多个技术效果,不同技术问题之间和不同技术效果之间均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一个技术方案会分别与一个技术问题和一个技术效果相关联,因此,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区分与匹配。有些情况下,发明人会在技术交底书中直接写明通过什么技术手段解决了什么技术问题,并实现了什么技术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对不同的技术问题和不同的技术效果进行区分与匹配。在另一些情况下,发明人会在技术交底书中分别有条理地写明解决的各项技术问题和取得的各项技术效果,此时,也很容易对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区分,比如,可以根据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中包含的相同关键词(如用于度量能力的指标),快速对一个技术方案对应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匹配。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时候发明人会在技术交底书的不同位置写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效果,但实际上这些技术效果可能为同一技术效果,只不过这些技术效果仅仅在文字表述方面不同,比如,“减少了风险隐患”与“增强了安全系数”便为同一技术效果。
在更多的情况下,发明人对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的描述并不是很清晰,描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技术方案来对找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区分与匹配。
第四,阅读和理解技术方案,建立技术方案与技术问题及技术效果之间的联系。
如果在第三步中已经成功完成了对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的区分与匹配,那么,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技术方案验证区分与匹配结果的正确性。
如果在第三步中未成功完成对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所进行的区分与匹配,那么,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技术方案来对找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区分与匹配。
无论是验证区分与匹配结果的正确性,还是对找到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区分和匹配,都需要划分出技术交底书提供的各个技术方案,并建立每个技术方案与对应的技术问题及技术效果之间的联系。
只有正确理解了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内容,才能准确实现对技术方案的划分。笔者认为,代理师可以通过绘制技术方案全景图的方式来理解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内容。技术方案全景图实际上就是技术要素的关系图,由于知识图谱是由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可以以知识图谱的形式来绘制技术方案全景图。比如,传统的知识图谱主要以“小明-国籍-中国”三元组的形式来表达人物等实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于“离合器踏板-分离-离合器”的形式在技术方案全景图中表达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通过在脑海或者纸上绘制技术方案全景图,可以对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内容进行简化表达,从而可以高效地梳理出技术交底书中不同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正确理解了技术交底书中的技术内容之后,可以通过不同部分技术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来进行技术方案的划分,将关联程度高的若干部分技术内容划分为一个技术方案。关联程度高的技术内容往往存在于一个段落或者章节中,如果一个技术方案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某几部分技术内容,那么,这几部分技术内容便是关联程度高的技术内容。此外,关联程度高的技术内容往往与同一个技术效果和同一个技术问题相对应,因此,通过对技术内容进行推导,找到与技术内容对应的技术效果及技术问题,便可以实现对技术方案的划分。
因此,通过进行技术方案的划分,并建立技术方案与技术问题及技术效果之间的联系,可以找到技术方案、技术问题、技术效果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从技术交底书中找出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的技巧,可以实现对技术交底书的横向拆解。另外,本文还提出了对技术交底书进行纵向拆解的技巧,即,对不同的技术问题和不同的技术效果进行区分,并对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进行匹配,以建立技术方案与技术问题及技术效果之间的联系。
笔者认为,在阅读和理解技术交底书时,专利代理师只有熟练地对技术交底书进行横向和纵向拆解,才能像庖丁解牛一样从技术交底书中定位出相互对应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并快速了解到技术交底书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适合写在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哪个位置,从而为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做好准备。笔者希望通过上述讨论,分享若干拆解技术交底书技巧,从而对大家进一步优化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