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万亿到2020年50万亿,专利审视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 2020-03-23

作者:张效源 专利分析师

一、为什么50万亿势在必行?

2008年是风雨飘摇的一年,国际上金融海啸吞噬全球经济,疯狂打击中国贸工技经济模式;国内不幸发生汶川地震,内忧外患波及中国各行各业。在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刻,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刺激政策。尽管这4万亿确实引发了一些问题,但如果没有这4万亿刺激,当时正处于快速上升的中国国运趋势如何,就没人能知道了。2020年中国羽翼渐丰,但时代又为我们出了一道困难的选择题,选对了有望引领世界,选错了则后果难料。

首先,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于技术进步,而这一轮技术进步已经步入尾声。罗振宇在2019年跨年演讲上曾经说过:“2019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是也可能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坐下来仔细回想一下,在过去十年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什么?没错,那就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诞生于美国,并在2001年前后引起了纳斯达克史上最大泡沫,从此PC互联网在全球快速扩张;2007年,伟大的乔布斯推出了iPhone,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序幕。2018年,微信流量登顶,全中国人已经成功接入了互联网,人和人连接升级进入云端连接时代,康波上升周期走完。同时,继2015年下跌的股市之后,2018-2019年,股市再次踏入熊市,经济减速,康波周期进入了“秋”到“冬”转换时间节点。

其次,中国经济多年增长的核心逻辑之一是占据着“8”字循环核心节点。中国在全球化分工中找到了极其重要的生态位——生产。生产向上连接消费,向下连接原材料。有了生产,才有了中国的快速繁荣,世界也随之繁荣。很多人觉得世界产业链转移的终点是中国,因为现阶段再没有哪个国家有契机再去发展一次重化工业。

但是,从这次新冠疫情来看,全世界国家都会认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出问题怎么办?口罩,中国人不出口去哪买?高级药品,中国不出口原料药就造不出来高级药品?可谓是中国打喷嚏,世界重感冒。另外,很不幸,因为全球财富分配问题,本就开始的逆全球化进程可能会加快。这两种力量的作用将会很严重地威胁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地位。然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严重威胁了中国金融安全。《21世纪资本论》通过数据告诉我们,全球财富蓄水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股市,一种是房地产。正因为如此,催生了全球最大的两个和谐,美国股市和中国房地产。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80%,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做了一个基于疫情之下关于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30%的中小企业,撑不过一个月;85%的中小企业,活不了三个月。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是比较高的,百业不兴带来的直接后果将是中国人无法负担房贷,中国房地产随即崩溃,整个金融系统随即崩溃!遥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仅仅是1%的人杠杆被打爆,便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如果因为失业被打爆了房地产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要知道中国450万亿房地产总市值能买下全世界!

在这样的考虑下,基于(1)经济周期需要逆周期调节;(2)中国制造的基本盘需要稳固;(3)保就业,维护房地产作为蓄水池的地位;三点原因,使得中国政府出台了50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二、站在专利视角,2008年4万亿带来了哪些变化?

2019年底,笔者便在揣测中国政府是否会再出台一次“4万亿”,4个月后,新冠病毒大行其道,果然,国家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从开始的11万亿,到25万亿,到3月中旬的50万亿,具体数额大概率还会继续增长。那么,我们从专利的角度回顾一下,在2008年推出4万亿以后,中国有哪些变化,是否可以让我们对新一轮的刺激做出提前预判。虽然影响GDP的因素极其复杂,创新也仅仅是因素之一,但恰巧专利数量是反映创新,尤其是反映实用性创新的具体指标,我们即尝试使用GDP与发明专利数量来探求二者之间的关系。请读者认真分辨其中的因果性和关联性,结论不对任何人产生任何建议。

1.GDP与专利增长

结合中国、美国和日本GDP与发明专利关系图来看,中国与美国GDP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不愧是世界级经济引擎。反观日本,则未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而是上下波动。

再结合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中国GDP增长呈现了类线性增长趋势,而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自2010年起即呈现出类指数级增长趋势,并在2015年后出现交点。这个交点就很有意思了: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而实际真正开始推进这项事业也恰巧是在2015年以后。提出“双创”的原因是在国家层面,一方面欲解决当年经济疲软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是希望改变中国传统的“技工贸”模式,向创新经济模式转型。虽然一部分专利数量是因为政府资助而出现剧烈增长,但是,泥沙俱下后必将大浪淘沙。

再来看看美国,2001年前后美国专利增长超过了GDP增长,而2001年前后美国发生了什么事情?对,那就是纳斯达克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我们可以反过来推想,美国的科技企业正是在这次科技大泡沫中融到了足够发展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助推了美国科技业的快速发展!(同理,2015年中国牛市,创业板很多公司因为募集到了足够的资金,从而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此,美国人开始转移产业链的低端,牢牢地把握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的部分,并加以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又提高了专利申请量。

相反,日本的前途则颇令人担忧,自2010年起,其发明专利申请一直呈现出缓慢下跌趋势,这对于以技术和制造为核心竞争力的日本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由此来看,是经济发达促进了研发,还是研发促进了经济增长,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宏观来看,正是中国政府2008年的4万亿刺激,使得经济和专利出现双增长,也扩大了知识产权行业。而随着这一波大投资,加之技术创新在中国经济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10年里,知识产权行业仍将会出现新增长。

中国GDP与专利关系图

美国GDP与专利关系图

日本GDP与专利关系图

2.中国城市发展与专利

中国城市发展是个波澜壮阔的故事,自2008年4万亿砸下去之后,有的城市乘风而起,有的名落孙山,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专利视角来看看这一变化。

我们研究了城市GDP和专利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发现,以专利数据表征的创新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一趋势,随后我们又引入了房价的概念。我们认为房价与股价类似,是城市一切信息的最终反应。通过对2001年1月到2019年12月平均房价的变化排序了排名前19位的城市历年专利申请情况,我们可以从下表中看到很多内容。

先看以灰色代表的衰退城市。沈阳、大连和哈尔滨,这三个城市自2010年起GDP增幅有一倍多,但房价增幅仅为30%左右,相对于CPI每年差不多3%的增长来说,这三个城市似乎还停留在10年前的房价上,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三个城市在2012年左右专利申请基本都跌出了前19名。说明大家对于这三个城市的未来非常不看好,相当于是业绩翻倍,但估值缩水,股价不变。我们关注到另一个城市,江苏南通在2009-2012年间发明专利申请曾经一度冲到前19名,随后在专利榜单上销声匿迹,但其GDP却翻了两倍,房价上涨了37%。我们无法明确地说明城市所处的状态,但有理由相信,南通的增长逻辑可能并非是创新。

橙色代表的是稳定发展的城市。其中,长沙的情况很有意思:GDP增速高达426%;但是从2012年,以科技研发为表征的专利数据跌出了前19名。我们需要再观察几年,看看该城市是否能够长期保持GDP的增长。相同情况的还有济南和常州。

蓝色代表的是中国的一线城市,没啥说的,人家风水牛批,一直强强强。

绿色代表的城市就比较有意思了,东莞、佛山、合肥、郑州、芜湖,都是2015年以后新出现在榜单里的,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请手动跳转到下面的气泡图。

房价数据来自安居客

我们首先把榜单中的城市分为一线城市、卫星城和区域中心三个级别,再把房价增速换成气泡大小,把专利和GDP作为横纵坐标,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张泡图。先说说我的结论:(1)北上广深永远强;(2)杭州一线出位需努力;(3)中心城市有机会;(4)卫星城市重点看;(5)北京大哥没兄弟;(6)重庆天津亲兄弟;(7)东北三省吊车尾。

(1)北上广深永远强。这四位大哥GDP最高,研发最强,房价增速明显。尤其是深圳,十年房价涨幅为2倍,2019年在如此高房价的情况下仍然能吸引大批外国投资者到深圳买房,可见外国人对深圳的看好远超北上广。前文我们说过可以用房价来参看股票中的PE,将城市看作一只股票,市场对她估值,PE高则说明被市场看好,PE低则说明不被市场看好。

(2)杭州一线出位需努力。前几年杭州一直嚷嚷着要做“新一线”,但从创新和GDP两个维度来看,杭州被武汉、成都和南京围在中间,只能叹一句“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杭州仍然要努力”。

(3)中心城市有机会。这个涉及的问题在此我不展开细谈,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定居,可以优先选择GDP中游(上升空间不小)、创新能力强、房价增速快(估值提升)、各方面有一定基础,但不像北上广深这么规模的超大型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分工较细)。

(4)卫星城市重点看。结合上下两张图大家就能够发现,有一种房价增速飞快的城市,那就是一线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卫星城,比如佛山(广州的小弟)、东莞(深圳的小弟)、宁波(杭州的小弟)、苏州(上海的小弟)、无锡(上海的小弟)。从我个人体会来说,“广佛”同城亲如一家;华为汇川东莞搬家;吉利汽车宁波搬家;美丽苏州,上海后花园;无锡,不熟不熟。从学术上来说,这种大哥和小弟的关系其实就是区域经济学里面说的先聚集,再扩散:大哥先吸取小弟的资源(集聚),等大哥发展差不多了(聚集的边际成本和效益均衡)再带小弟一起玩(扩散资源出来)。

聚集效应-扩散效应与卫星城市的关系

(5)北京大哥没兄弟。如(4)中所述的卫星城市,北京大哥还没培养出小弟来为自己保驾护航。作为在北京生活了七八年的人来说,我自己感觉,北京就像是一个张大了嘴,对周边所有城市的资源一通猛吸的大汉。大哥GDP最高,研发最猛,有大量基础性研究,但周边几乎全是农村,搞的北京大哥想带你们玩,却发现你们跟不上大哥的步伐……(这就是产业断层)

(6)重庆天津亲兄弟。这两个城市以制造业立足,研发不是核心增长逻辑,与大深圳有本质上的不同。

(7)东北三省吊车尾。关于东北近几年的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从专利角度来看,东北三省的城市在2013年以后全部跌出前19位,作为一个东北人,我真的是痛心疾首。

总结,创新是高价值专利的宿命,创新才是未来中国最大的机会。

3.行业发展与专利

了解了中国GDP和中国城市波澜壮阔的发展,我们再来看看,2008年4万亿砸下去以后,中国各个行业发展情况。下面的数据是将专利所处的行业对应到国民经济上,再根据专利占当年中国发明专利总申请数量的比例绘制而出。

电信、医药在萎缩?是的,电信行业真的是在萎缩。3G时代,才是电信发展的黄金年代,从专利角度来看,电信行业专利数量占全年专利数量的比例,已经由2007的14%降到了2018年的5%。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任何行业都是草莽先行,然后行业发展,继而行业整合,最终大佬出山,到最后仅仅剩下3个大佬。智能手机行业就是很好的例子。从曾经的微软、诺基亚、苹果、三星、金立、小米、锤子、OPPO、vivo、黑莓,经过几年厮杀现在就只剩下了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几个大佬。我们通过行业调查发现,目前医药行业也有行业集中的趋势,同时药物研发速度极其缓慢,专利数量相对较少,繁荣的趋势尚不明显。

计算机、电子与控制、机械装备、专用设备在持续的繁荣?是的。十几年来,中国制造无往不利,物联网飞速发展,像无人机这样的产品制造早已经远远甩开了西方世界一大步。

食品和汽车异军突起?是的。最近几年你能明显的感受到,中国人的零食是越来越丰富了,诞生了像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一系列中国品牌,品牌凸起是表象,底层源于食品行业的创新与进步。

化工/半导体、电气、金属加工作为中国工业的基本盘,专利申请比例基本不变。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