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专利开启中国专利发展新纪元——中国专利去除浮躁之后的转身

发布时间: 2017-12-12

又到了中国专利金奖的颁奖季,这已经是第19届了。作为中国专利领域最有影响,也是技术含量、荣誉含量最高的奖项,中国专利奖代表了国家对中国专利事业、乃至整个知识产权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推崇、对技术发明人工作的肯定、对中国专利人工作的支持。在盛典即将开启之际,作为一个在行业中工作了近17年的老兵,仅此通过本届大会的组织者——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的平台,谈几点感触。

一、对于专利的尊重

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诞生于1984年,应该说,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出自于原生需求的专利发展历程,我们多少带有些舶来品的色彩。而且在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我们无论从学界、产业界、各级政府等等方面对“专利”都是陌生的,更谈不到专利发展经验的问题。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对全社会所有人进行“认知性的引导教育”开始,从解决对专利的“尊重”开始。

如今,33年过去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地从机构建设、体系完善、引导补贴等各方面对于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背后是对构建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发展长效机制的期许和渴望。

我很幸运能够在中国入关之后,伴随着开放的中国经济从事了17年的专利工作,期间在国内外律所、国内著名的涉外代理公司、跨国公司从事了各类专利实务工作,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专利发展的坎坷,体会到了专利人从业的艰辛,在看到和体会到了国家对于专利工作发展的信心和不懈坚持的同时,也深刻体味了中国社会通过专利“借势发展”的历程。

中国的专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几乎无人知晓到现在耳熟能详,这些都是巨大的成就,中国专利和其他法律一样,开始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最起码,对于有着创新意识的社会各类成员而言,申请专利逐渐成为了一个常态的战略考量。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专利数量也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翘楚,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尊重”是不是已经真正解决了呢?

我认为还没有,在当下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对于专利的尊重”仍然更多的是体现在形式上,如前所述,在过去17年的工作中,我看到了很多政策性的妥协,看到了对于专利的文件属性与技术创新属性之间的妥协,法律条文层面和司法执法层面的妥协。很多投资界朋友甚至直言,在国外我得小心专利法,在国内我们还早呢。甚至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板们对于专利的维权属性仍然愿意相信它会曲存于“权利”之下。不过,这也难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个专利诉讼折腾N年,最后判个几万,十几万,最多几十万是常态。赔款不一定拿得回来,市场一定已经被攫取了,权利人最终只得到了判决书,这难道不是对于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路径的”判决”吗!所有这些,如何能够让人们对于专利真正地“尊重”。

好在如今,我们看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法院系统开始对于重大专利诉讼的高额赔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任重道远,但是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将“对于专利的尊重”回归初心的希望。

二、对于专利技术和价值属性的活化

从量变到质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专利也是如此,如今国家大力倡导专利运营工作,也是基于巨量的专利储备与国家双创工作之间存在的不匹配,专利的技术与价值属性不能够对于国家的双创工作提供强劲的支持与发展动力。

在此,我更多地还是希望能够在借鉴其他专利经济发达国家对于专利技术活化的经验,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客观规律角度来谈一些自身的看法。

首先,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出,“专利到底是运营的内容还是形式”这个问题,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才能将专利的文本属性,法律属性,技术属性和价值属性进行很好地区分,才能从专利运营的“道”与“术”上建立默契,相得益彰,我认为这是规律性的东西,必须处理好。

其次,专利技术与价值的活化必须回归市场经济本身的特性,企业需求是根本,那么如何让企业的经营层面领导者意识到在中国境内,我们也需要有好的专利运营策略,不然我们就要被诉,上不了市,在市场上“割地”赔款,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愿意花钱去做这件事情。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中,基本上所有的欧美日韩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利数据研究和咨询费用,而且基本都大大超过专利申请和维护本身的费用,而反观我们现在的情况,做一个“专利的价值评估”,居然开出个位数的价码,虽然以万为单位,但是反应出的,是一种“不屑”。

再次,要大力发展高品质的“专利分析评议”,这是“根本”。

专利分析评议能够解决诸多在研发、经营策略、市场布局、风险投资等各个方面工作中诸多“看不清”的问题,通过高水平的大数据分析,甚至能够在不接触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深入对方的公司技术研发腹地,解开竞争对手的技术布局和市场发展策略。隆天自2003年开始处于涉外业务的客户需求,为国外客户开展从事分析评议与专利运营类业务,对此深有体会。看到了国外公司在经营策略上的专利布局为先、风险量化评估为先、小心谨慎的专利与经营联动策略,他们的在专利数据分析支持下的商业成功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企业值得学习的。

再来说说投资领域的专利分析评议需求,国内投资的浮躁是有目共睹的,很多VC、基金的老板们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而且,我注意到,其中很多人更愿意把自己标榜成为一个“科技投资大佬”。但是反观数据,我们成功的投资比例是很小的。究其原因,其实是对于科技领先性、技术可替代性、专利法律性、侵权风险性等诸多专业风险的看不清,更别说“懂”了。从而不得不回归到对于人、团队、报表等基本因素的评估,这与国外的科技投资差距甚远。

但是未来五年,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将是最大的技术产出与输出国。即便眼前,再过一个月,当我们进入2018年的时候,已经有大量的国外投资机构买好了来中国投资科技项目的机票。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构建一个严密的技术甄选与投资商业模式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在此,我仅分享一下隆天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即:以专利为核心、带动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整体运营;依托大数据整合与分析,采用“智库 + 数据库”形式的技术甄别和投资项目挑选;背靠投资和产业基金,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联动机制,进行商业化运营;最终实现在资本助力之下的、可复制的运营项目发展模式,实现从技术孵化到产业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的大知识产权运营的目标。

2017年中国专利金奖盛典即将开启,我相信,我们进入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发展黄金时期,伴随着中国专利在法律体系、司法、执法方面的不断完善,我们一定能够让专利权利在市场运营层面,在企业发展层面,在维权用权层面得到真正的尊重,让更多的高品质、高价值专利对于我国建立科技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去除浮躁的同时,开启中国专利价值化发展的新纪元。

作者简介:

林宇清

律师、资深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隆天合伙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总经理、前跨国公司中国区高级知识产权法律顾问。

林宇清先生在知识产权法律工作领域有超过16年的实践经验,现任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隆天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总经理。加入隆天之前,林宇清先生曾在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国内外律所、权威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跨国公司等机构担任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律师、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以及高级知识产权顾问、大中国区知识产权总监等职务,具有事务所和公司内部高级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两方面的丰富工作经验。

林宇清先生在以专利、商标为核心的知识产权领域中从事了各类实务工作,并在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实践、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与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返回上一页